淺談石頭文化
毛澤東《詠史》詞云:“人猿相揖別,有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笔魇侨伺c猿相區(qū)別的重要標志,因為動物不會制造工具,只有人才會制造工具。原始社會,石頭始終是原始人必不可少的勞動用具。舊石器時代,原始人居住的是石窟、洞穴,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壘造石屋,使用的是磨制石器。著名歷史學家呂振羽先生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人們“以燧石、石髓、蛋白石、瑪瑙、碧玉等作原料,打制而成三角形、石葉形等形式的石鏃、石鉆、尖狀器、刮削器、石片和石核等等!薄俄n非于•五 蠹》中還有關于燧人氏“鉆燧取火,以化腥臊”的記載,這就是原始人從燧石中發(fā)現(xiàn)并利用火的實例。傳說中的燧人氏,就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他為人間送來了火,為人類帶來了光明;鸬陌l(fā)現(xiàn)與利用,是人類社會劃時代的大事。
隨著原始生產的發(fā)展,原始人類在勞動之余,開始了娛樂活動,欣賞和珍藏美石成為了原始文化活動的一個方面。從周口店山頂洞人居住的洞穴里,發(fā)掘出約18000年前的入骨化石和裝飾品。其中就有在人骨石旁散落著赤鐵礦染紅的石珠。據(jù)考古學家分析,這種石珠,既是審美對象,又是宗教用品?梢,人類觀賞石頭的歷史,遠在18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jīng)存在了。而且也完成了由單純地滿足生存等物質生活的需求到追求精神生活的過度。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進步,也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起點。
觀賞美石,既是原始的文化活動,反轉來又促進了原始文化的發(fā)展。石頭上千變萬化的紋理和美麗的圖像,必然對原始人的思維活動產生影響。著名藝術家羅丹說過:“藝術始發(fā)于自然!痹既藦氖^上的自然紋理和圖像受到啟示,并進行模仿,從而產生了原始文字和繪畫,萌發(fā)了原始藝術。雖然至今仍沒有確鑿的證據(jù)證明這一點,但我們也沒有理由否認。因為既然動植物如貝殼、龜殼等對原始文化能發(fā)生影響,為什么石頭就不能呢?既然現(xiàn)代人能模仿石頭進行文學和藝術創(chuàng)作,為什么原始人類就不能模仿呢?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原始文化就是石文化。石文化對原始文化的促進作用還表現(xiàn)在神話故事方面。原始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奧秘無法解釋,就產生了神話。我國古代神話中,就有女媧煉石補天,精衛(wèi)鳥噙石填海等一系列為世人所熟知的神話傳說,它們都對當時的文學及藝術產生積極影響。最典型的就是《西游記》和《石頭記》,山石中崩出美猴王,石頭幻化成賈寶玉。
不僅如此,原始人還把石頭作為圖騰來頂禮膜拜。把自己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都寄予賦有靈性的石頭上,希望通過石頭保佑他們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在我國羌族人居住的地區(qū),山林道口、田間地頭、屋頂室內都供奉著一塊白石,據(jù)傳,這個民族在古代的部落戰(zhàn)爭中,一塊白石救了他們。于是白石成了這個民族的圖騰而受到崇拜,而且一直延續(xù)至今。不僅是原始人,泰山的山石文化也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泰山山石崇拜。而且為世界各地的華人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游覽泰山時,除了目睹小泰山、紅石門、醉心石等大型的山石奇觀之外,更能看到一大景觀:那些泰山的遠方游客,那些善男信女們,虔誠地撿起地上的石頭,許一個心愿,然后把石頭壓在沿途的樹枝或是石碑上。再有,在泰山的每一條游覽路線和各個游覽景點,我們還可以看到用大理石、花崗巖、漢白玉等山石制成的長條形“泰山石敢當”。據(jù)說在秦漢時期,人們把石敢當作為一種靈石,驅邪避禍,以鎮(zhèn)風水。到了五代,出了一個以死保衛(wèi)晉高祖的石敢,人們十分崇尚他的英雄行為,認為他能逢兇化吉,到明清時代,英雄人物“石敢”便與靈石“石敢當”融為一體了,而且成為泰山山石崇拜的一個物象。這種民間習俗究竟起于何時,已沒有準確的考證,它只是作為民間香社的一種祭拜方式存在著,并將一直延續(xù)下去……由此不難看出,石頭,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但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且豐富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寶庫,使之永遠成為世界文化林中的一塊瑰寶。
眾所周知,石頭象征著堅定、堅固、頑強以及各種我們所向往的品質。因此,人們用石心比喻堅定的信念,用石交指代牢固的友誼,用石城湯池形容防守堅固的城池。也許正是由于這個原因,石頭的魅力才這樣恒久不衰?梢赃@么說,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利用石頭或變相利用石頭。所謂的變相利用,就是用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以石為器,或以石為原材料,制作成人類所需要的東西。石頭無所不在,無所不用。無論是國家的重要建筑物,如皇宮、皇陵、御園、城堡、寺廟、堤壩、橋梁、大道等,還是民間的園林,房屋、庭院、亭舫、涵道等,無不取材于石。至于石碑、石刻、石雕、石畫、石鐘、石罄、石鼓,石塔、石硯、石棺、石室、石印等,更是在石頭上做盡文章。因為美麗的石材代表著高貴,也隱含些許神秘,而不同的石頭又各具特色。山中的巖石峻峭凌厲;水中的卵石親切圓潤;北方的山石渾厚沉著;江南的石頭奇巧精妙。根據(jù)石材不同的特點,人們把它用作很多用途:石刻、碑碣、石磬樂器、雕塑,尤其是建筑。建筑讓石頭的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人們常說,建筑是一部石頭寫的書。石頭的歷史也因建筑而格外融入了人類文明的歷程。自古至今,從建筑的結構,到建筑表面的鋪裝,到建筑環(huán)境中的裝飾,石材一直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石材的選擇、組合、雕刻可以賦予建筑物不同的性格與韻味。以石頭雕刻為例。中國傳統(tǒng)古建筑雖然以木材作為主要的結構構架,但是由于木材不耐火、腐蝕性強以及防潮性能低等無法避免的缺點,決定了石材在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仍占有不可或缺的特殊地位。木柱下面的柱礎、房屋下面的臺基、臺基四周的欄桿、臺基至地面的石階、臺基旁的御道、墻上券門的發(fā)券、寺廟內的佛像座、殿前的碑碣、大門外的報鼓石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石頭熟悉的身影。而且,凡是用石料的部位,幾乎都可以發(fā)現(xiàn)有石雕作為裝飾。至于那些完全用石料筑造的牌樓、佛塔、經(jīng)幢、門闕、華表、石柱、橋梁等石雕裝飾則更多。雕飾的內容從模仿自然的花草植物,到各種各樣的吉祥動物圖案。其中,在宮殿建筑和官府建筑中,又以龍(包括龍的九子:螭吻、嘲鳳、椒圖、螭首、金猊等)和獅子為首。這些動物往往神態(tài)威武、氣勢恢弘。而且雕刻主題明確、裝飾繁復、雕工精致。建筑由此顯得格外雄偉、壯觀,進而進一步襯托出主人的財勢、地位和無上的權利。而在一般的民間建筑中,這種石雕裝飾被簡化了許多。如作為帝王象征的龍以及獅子都已經(jīng)很少被采用或被禁用,大多采用動植物裝飾或民間的傳說故事等,以表達主人保宅邸平安、驅邪避禍、祛病納福、招財利市、福祿壽喜、加官進爵的美好愿望。雕飾手法也很簡潔,甚至只做一些粗淺的線刻。越是貧民,石雕裝飾就越被弱化。由此可見,在等級制度森嚴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中,石雕不僅僅作為一種裝飾手段存在與建筑上,而是與建筑型制、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一起組成一幅封建禮制的圖像。
時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建筑已遠遠不止于石頭的構建,各種新奇的材料幾乎可以達到人們想要的任何效果,石材卻從來沒有喪失它的光彩,依舊牽動著人們的夢想。因此,也沒有人再去質疑“石頭的史書”。石頭依然高貴、優(yōu)雅、沉著、大方地屹立于材料王國的寶座上,向人們講述著它幾千年文明的歷程、幾千年神秘的使命、幾千年滄桑的變化。
縱觀石頭歷史和石頭文化,人們對石頭的利用,一是在物質生活方面,一是在精神生活方面。富于創(chuàng)造力而從不安分的人類,從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不滿足于自身的物質局限性,而力求在精神上超越它。并且,隨著社會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社會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石頭的作用及其對文化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去挖掘、重視和研究那些潛伏在石頭里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并譜寫新的歷史篇章……
|